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除了要知道什么面食好吃,當然也要知曉各種面食的來源啦。燴面是河南特色面食小吃,有著悠久的歷史。它是一種葷、素、湯、菜、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,以味道鮮美,經濟實惠,享譽中原,遍及全國。河南燴面廠家了解按配料不同可分為:羊肉燴面,牛肉燴面,三鮮燴面,五鮮燴面等等。
洛陽水席、開封包子、鄭州燴面,是河南齊名的三大面食小吃。鄭州燴面相信很多人都吃過,可燴面的起源故事,聽過的人就不多了。一起來和清真河南燴面嘮嘮吧!
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,患寒病落難于一農院。母子心地善良,將家養的角似鹿非鹿、頭似馬非馬、身似羊非羊、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(亦稱麋鹿)屠宰燉湯,又和面想做面條為李世民解餓。但追敵逼迫,情形緊急,老婦人草草將面團拉扯后直接下入湯鍋,煮熟后端給李世民。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、暖流涌身。于是策馬謝別。
李世民即位后,整日山珍海味倒覺不出什么滋味,就想起吃過的那對母子做的面,想到他們的救命之恩,便派人尋訪母子,以厚加賞賜。還真是不負有心人,終于找到了那母子。太宗又命御廚向老人拜師學藝。從此,唐宮庭御膳譜上就多了這救命之面——麒麟面。
然后后來河南燴面品牌了解到,是因為四不像此種動物比較少,覓獵困難,武則天為此殺幾貢使仍無濟于事,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,麒麟面也改稱山羊燴面。但是經御廚、御醫鑒定其口感滋味和醫用價值都不亞于麒麟面,于是羊肉燴面便成為宮庭名膳,長盛不衰。這是早期關于燴面的傳說。